`
java-mans
  • 浏览: 11409741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面试] 步步为营:吉大学士的P&G宝洁面经

 
阅读更多

P & G(宝洁):步步为营(1)
讲述者:吉大学士

专业:电子

学历:本科

毕业时间:2004.7

宝洁简介:
P&G(美国宝洁),始创于1837年。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之一以及最受尊敬企业之一。旗下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等。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1988年P&G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接下来的16年中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成立了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目前在中国推出的产品品牌有: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伊卡璐、佳洁士、碧浪、汰渍、帮宝适、护舒宝、舒肤佳、玉兰油、激爽等。


P&G是最钟情大学毕业生的跨国企业之一,基本上只招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除了部分技术性岗位,不是特别强调专业对口。P&G相信“全面的企业培训可以让任何一个新人成为优秀的员工”。因此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来补充基层岗位。P&G通过完善的内部培养机制来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配置,90%以上的管理人员都从成长于基层的员工提拔任用。同时每年暑假,P&G会启动面向大学生的“SummerInternshipProgram”,目的是“Betheearlybirdtorealbusiness”。在P&G的招聘广告上,你会发现一句高傲的广告语: Weattract,recruitandretainthefinestpeopleintheworld。


P&G印象:
在中国,几乎没有哪个大学生不知道P&G,就像要洗头的人没有不知道飘柔、海飞丝。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在任何一个小卖部都能买到小袋装的洗头水,这就是国际企业产品的渗透力——这种渗透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象麦当劳广告那样从小影响着一代人的价值观,最终成为改变我们的某种无法作出价值判断的力量,征服着国内的消费者。纵使今天我是一名外企的员工,在感叹国际品牌这种强大的“征服惯性”之外,也在思考什么时候我们自己的品牌具备如此不可抗拒的“侵略力”。对比国内外品牌,国内品牌最多改变对一种产品的使用,而国际品牌却改变一种生活习惯。习惯是一种力量,带来的是无限的消费欲望。与国内企业对毕业生“拒之千里”的态度不同,P&G特别钟情大学生,90%的员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这也是赢得尊敬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给了毕业生一个入口——我们恰好只需要这样的一个入口。很多时候我在感想,我们不是一个富裕得只剩下人才的国家,大学生是家庭、社会、国家的教育投资的载体,而企业是人才的最后使用者,是公共投资的直接受益者,它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让大学生进入社会,而不是“搭便车”。那些拒绝大学生的企业理由是“大学生不好使”,真的是这样吗?不,真正的原因是还没有参悟出“人力资本是长期投资”道理,“尽快套现”是所以企业对人才的唯一心态,所以最终很多企业在人才的“背叛”中的灰飞湮灭。


真相:培训体系完善的大型企业除了某些特殊的职位需要招聘社会有经验人士外,一般招聘毕业生。在他们看来,员工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态度,技能就可以通过全面的培训来培养和提高。毕业生是牛犊,只要训牛到位,就可以保证员工忠诚度。


然而这是一顿“僧多粥少”午餐。宝洁进入中国15年,招收的毕业生还没有超过2000人,也就是说每年宝洁招聘毕业生最多不超过200人,并且是面向全国大学。这让我们不得不回头思考:外企为什么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具备战略优势,更多原因在于能从千百万优秀大学生中选择那些最优秀的人才,这从那些每年最早进行校园招聘的国际企业中可见一斑。我就是千万想进入P&G的毕业生之一,比别人幸运的是在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后我被P&G录用了。从提交简历到接到书面录取通知,我经历一个多月刻骨铭心的求职之旅,不仅仅是因为我因此获得了一份工作,这个过程给与我的成就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无法告诉别人世界是什么样,但我能告诉别人我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勇敢走出自己或别人为我们设置的阴影,世界并不是我们经常想象的那样复杂!


真相:大学教育不是就业教育,因此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就业。就业机会首先属于那些敢于就业的人,只有打破就业恐惧,才能真正感悟“就业困难”只是少数不敢就业人的借口。

一、网上申请,柳暗花明
2004年3月29日,我参加了研究生最后复试,确切地知道已经被正式录取为公费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的研究生,为期1年、暗无天日的考研日子终于过去,就业压力在得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已经灰飞湮灭。未来之路突然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回到长春,我在网上看到了宝洁公司正在招聘。由于去年10月份我正在一心一意准备考研,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招聘机会,包括P&G的宣讲会。时间已经到3月份了,P&G还在招聘,看来P&G在去年11月份的招聘中还没有完成招聘任务。由于我当时已经被录取为研究生,按理这样的机会对我已经不具有“诱惑力”了。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还是决定抱着长见识的目的去参加一下。毕竟,外企在大学生的眼里的神秘感还没有褪却。


真相: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有两次,一次是在当年的11月份,另一次是来年的3月份。由于目前大学生考研究生的比例很高,年前很多优秀毕业生忙于考研而放弃就业,或者“脚踩两只船”,边找工作边考研,考研成功后就与企业毁约,为企业招聘带来麻烦。而来年的3月份考研的结果基本上出来了,考研不成功的毕业生还将继续找工作。因此企业还会安排招聘,相比年前的招聘,年后的招聘是补充性的。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纯粹是耽误“P&G”招聘人员的时间,因为我已经考上研究生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研大军中,我是幸运儿了。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还有什么比考上研究生更好的结果呢?然而,与大部分考研的人一样,我寄予了“考研”二字复杂的心情,无奈、逃避、向往、幻想„„什么都有,如果在工作与研究生之间让我选择,我愿意马上工作,尽管我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正是因为我已经考上研究生,没有后顾之忧了,所以我更可以放开手脚去应聘,不过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玩笑”改变我的人生轨迹。按照P&G的招聘流程,应聘者首先通过P&G的网站进行网上申请,由于申请信息要直接提交到宝洁美国总部服务器,校园网上不去。于是30日我专门跑到网吧,按规定一步步填写各种申请表格。


在申请职位时,发现P&G虽然对毕业生的专业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只允许应聘一个职位,即使同时应聘几个职位,也只有第一个应聘职位的信息是有效的。提交的信息除了应聘者的基本信息外,还要回答几个对所应聘职位了解的问题,以确保在投简历前对该职位有个初步的了解。
真相:目前企业招聘时经常会碰到应聘者乱投简历的现象,这会给企业招聘增加大量的简历筛选工作。同时这样的行为给企业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应聘者对自己不负责任,很少有人能做好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因此应聘者在投简历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符合该职位要求。在一个高度专业分工的企业里,招聘官是不相信“通才、全才、天才”的。
申请P&G的职位首先要过英文关,所有申请信息都要求用英文填写,整个申请需要填写12页之多的信息,并且要附上英文简历。我写到一半时才发现这个要求。由于之前一直忙考研,没有时间、也没有经验写简历,只好中途退出申请,整个下午都猫在寝室里写英文简历。31日,我又去网吧重新申请。可是发现P&G网上的申请通道已经关闭,怎么会呢?招聘说明上明明写着“申请截止日期4月2日”呀?按P&G规定,网上申请的信息会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如果提交的信息不满足职位要求,就会被拒绝。如果提交的信息符合职位要求,就会要求进行网上测试(on-lineassessment),P&G美国总部会把性格测试题直接发到应聘者的电子邮箱中。只有通过了网上测试的人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因此如果网申不成功,就没有性格测试机会,也就意味着P&G之旅到此结束——其实根本就没有开始。第一次应聘就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信心很受打击,几乎失去继续下去的勇气。难道这就是“天意”?命中注定我还将与课本延续3年“不冷不热”的姻缘?回道宿舍,总觉得憋屈,象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事情不是我的错,却让自己生闷气。不!事情不能这样就结束了,这不符合我的性格:P&G提前关闭了申请通道,这是不守信用的行为,我作为“受害者”必须为自己申诉一下。即使仍然没有机会,那也要“出口气”。于是我鼓起勇气给宝洁公司的招聘人员打了电话:反映了我的遭遇,当然也加了一些好听的话。宝洁接电话的丛小姐,很礼貌的答应我去CHECK一下,让我等消息。可这一等就是两天,4月2号的最后期限眼看就要过去,杳无音讯。难道这就是P&G的态度?好在我不怎么指望这份工作,等待的心情不是那么急切。

P&G:步步为营(2)
二、电话面试,太极推

4月2日下午,我正在寝室上网。突然接到了P&G丛小姐打来的电话。她说由于特殊原因,网上的申请通道提前关闭了,宝洁公司是负责任的公司,不想有任何申请者出现Specialcase,所以决定先电话面试我,以决定我是否有资格参加笔试。真相:找工作如赶班车,能不能赶上,不在于车等不等你,而在于你是否赶不赶车。当你进站时发现车已经启动,这个时候你也许会认为赶不上了而放弃,于是就错过了。但是如果你紧追一步,或许司机会从后视镜中看到你而等你一下,你就赶上了。错过了班车可以再等下一辆,而错过了就业机会,也许你会等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
也许是P&G为了挽回我这个“好事者”对它的好感而做秀,也许真的如丛小姐所说的那样“真情实意”,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兴师问罪”的电话为我赢得了这次机会,哪怕它就是形式上!以前常看到“性格决定命运”的教导,无法理解,只有经历后才发现它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个电话,也许我还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丛小姐没有太多的开场白,一上场就劈头盖脸地让我用英文自我介绍。由于电话面试来得太突然,一时间无法很好地组织起来。好在我当时坐在电脑前,想起自己刚写过的英文简历已经保存下来了,于是急中生智地对丛小姐说“对不起,电话太突然,稍给我点时间整理一下思路”,接着从电脑里调出简历一口气读了下去,结果得到了“excellent”的评价。呵呵,要是读还读不出来个excellent,那岂不是太没有面子了?接下来丛小姐问了我许多个人问题:平时学习如何?英语是否过了六级?在学校担任什么职务?组织过哪些活动?„„还问了一些性格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网上应该都能找到。整个电话面试持续了
约半个小时,然后丛小姐说:你的个人情况还不错,可以前来参加4月5日的笔试。抛锚的P&G之旅又如此戏剧性地开始了!这样我没有先进行“on-lineassessment”就进入了笔试阶段,不知道在P&G有没有第二个。
三、考前准备,知己知彼
离4月5日笔试还有3天的时间,于是我拾起考研的那股“拼劲”,借助“没有国界的网络”查阅所有关于宝洁笔试、面试的资料,以及前辈们的“面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P&G就是一座堡垒,我就是一个爆破手,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寻找爆破口。P&G面试需要经过“网上申请—性格测试—难题测试—英文托业考试(TOEIC)—首轮面试—最终面试”的漫长步骤。
真相:人才招聘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招聘流程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每个环节都意味着招聘成本的支出,环节越多,成本越高,对人才的投入就越多。为防止这种投入流失,企业就会更加珍惜对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因此从一个企业的招聘流程可以看出该企业对人才的态度。
宝洁的笔试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解难能力测试(PST):这是P&G对人才素质考察的第一关。共50道选择题,每题5个选项,由数学和少量语文构成,包括读图、读表、计算与阅读理解等,限时65分钟。在中国采用的是全球通用试题的中文版,这部分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自信心、思维、抗压能力、判断力、进入状态的能力等,答案采用电脑记分,通过者才能参加下一轮的英语测试。由于试题不是很难,通过的比例在90%以上。对于高智商的我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第二部分为充满神秘感“托业”(TOEIC)英语测试,用来测试应聘者的英语水平。P&G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此对英语的要求比较严格。据说TOEIC考试是很多应聘者的“鬼门关”,这个环节将淘汰掉50%的人,多少让我有点紧张,尽管我刚考过了研究生。“托业”(TOEIC)考试包括两个部分:45分钟的100道听力题,以及75分钟的阅读题,考试范围涉及日常商务、财务预算、办公室、旅行、娱乐活动、健康等。大部分试题都是一些生活、工作场景中的会话,特别注重日常生活及工作英语的应用和交际,这应该也是对考生日常积累的英语水平的真实测量。另外P&G英语测试除了“托业”之外,还有3个英语问答题,要求一个小时内完成,基本上是要求应聘者用英文描述以往某个经历或者个人思想的变化。尽管TOEIC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登陆中国的时间不长,网络上基本上找不到有价值的资料。我只好到书店买到一本模拟题,草草做了一套算是心理上有了个准备。真相:“托业”(TOEIC)与托福、GRE、GMAT同出于大名鼎鼎的ETS门下的全球性考试。与后三种用于北美高校入学考试不一样,TOEIC是为各大跨国公司甄选人才的英语测试工具。TOEIC重视对考生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能力的测试,而不是对考生学术能力的考察,因此号称“商业托福”。目前为全球顶尖的跨国公司如微软、IBM、BMW、通用电气、P&G等采用。
四、解难测试,投机取巧
4月5日上午8点,吉林大学南校区三教六阶。P&G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考场,我借机观察了一下竞争阵势:共有50多个人参加笔试。据现场工作人员说,此次P&G东北招聘,考场设在吉林大学,但由于哈尔滨地区报名人数众多,又不得不临时在哈尔滨另开一分考场。以此估算,竞争对手该在一百人以上。从应聘人员的学历上看,硕士、博士一大堆,“欲盖弥彰“的社会人才也混迹其中,甚至还有几个说是从上海专门飞过来的。看到那么多的研究生也与我同场竞技,不免有点“同病相怜”,如果我选择上研究生,是不是3年后我也将这样与后辈们挣口饭吃?也许那个时候参加这场面试的人会更多,一倍?两倍?甚至3倍?
真相:就业如钓鱼,毕业生是垂钓者,职位是池塘里的鱼。如果鱼的增长数量不如垂钓者数量增长快,可以钓的鱼也就等比例减少。为了钓到大鱼,垂钓者不断加长自己的鱼杆伸向池塘的中央,池塘的中央会变得更加拥挤。在扩招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学历的上升不会降低竞争程度,只会改变竞争的范围。
首先开始的是解难能力测试。试题分5个部分:包括读图题、计算题、读表题以及2个部分的阅读理解题,每个问题5个选项。问题很简单,非常简单,小学毕业就足够应付。把这样的考试叫做“解难能力测试”,太小看中国大学生的“应试能力”了。考题内容基本上是“在商言商”,如销售额、成本、增长率等,信息基本上都以图表和表格形式给出,要求考生找出对自己有用的数字,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的阅读理解题。唯一的困难是:题量大,计算量也大。50道题要求65分钟内答完,除去填写机读卡的时间,基本要求一分种做一道,压力非常大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就看第一眼的反应能力,这也许就是P&G的目的之一吧。幸好P&G之前提醒应聘者带计算器来参加笔试,在这里正好派上用场。但做过几道题后,发现即使有计算器也未必能把所有题目按时答完。很多试题的备选答案给的不是精确数,而是约数。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关于MBA的文章,说“估算”对于领导者和决策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在时间紧迫且缺少有效的计算工具的现实环境下,决策者往往不能得到精确的答案,成败的关键就看
决策者能不能在信息模糊的条件下进行“估算”,并做出正确决策。P&G把如此简单的考试称作“解难能力测试”,绝不是要考我们的计算能力。
真相:面试中每个环节都有它的意义,对每个应聘者来说领悟它的意义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当作面试官的用意,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于是我开始尝试对题目进行数值范围估算,而不是细算,结果发现有好几道题可以用此方法直接得到答案,这个发现为我节省了许多时间,让我从容完成答试。
五、英语问答,暗藏玄机解难能力测试结束后,P&G的工作人员又发下来了两张英文试卷,只有三道题:
1.Giveanexampleofatimewhenyouwereleadingandinfluencingthedirectionofaprojectortask.
2.Describeasituationwhenyoufacedadifficultproblemandhowyousolvedit;
3.Giveanexampleofatimewhenyouwereabletocomeupwithnewideasthatwerekeytothesuccessofsomeactivityorproject.
也就是让我举三个例子来分别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时间为1个小时,要求用英文回答。其实这样的题在网上早就被公开:P&G为笔试准备了8道问答题,每年都会从中挑选3道作为考题。我总是在想:是P&G不了解中国国情,还是故意这样?在一个善于考试的国家了,任何有大纲的考试都会被研究,何况P&G的问题是公开的、而且一成不变的,在网上都能找到“标准答案”供所有人参考。记得有个跨国公司的老总说:我在面试中总是问不同的应聘者同样的问题,我希望通过他们与众不同的回答带给我惊喜,并因此找到我需要的人选。可是如果他了解高考老师如何为考生压题时,他也许会改变这样的想法。四年班长,三年学生会干部,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背景让我对付这样的考试显得游刃有余,再加上英语写作不在话下,轻松搞定。我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以为P&G重点在考察应聘者的英语写作能力,这是个陷阱。当你进入面试环节后就会知道,这三道题所写的内容构成后来面试的主要内容。当时多少让我虚惊一场。在此奉劝:面对知名企业的招聘,不要“编造”辉煌的经历,以外企“刨根问底”式的面试风格,任何人都难逃“火眼金睛”,若被当场揭穿,会无地自容的.
真相:企业面试中,面试官会就同一问题询问不同的应聘者,其中包括对“诚信”的测试。每个应聘者的情况都不相同,面试官除了要看应聘者的答题思路外,还要获得应聘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成为面试内容的一部分,以考察应聘者是否说“真话”.
在我们答题的过程中,P&G工作人员当场用机器批改了解难测试的试卷。一小时后我们答题完毕,P&G也直接公布了进入下午托业测试的人员名单,我顺利通过。之前坊间传说解难测试这个环节只淘汰少部分人。实际上我数了一下只剩下28人进入TOEIC考试,淘汰率将近50%。看来P&G有点“奇货可居”了.

宝洁:步步为营(3)
六、托业测试,力挽狂澜

短暂的午休后,便开始了下午紧张的TOEIC考试。整个考试计时二个半小时,其中听力100道题、阅读100道题。这是我上学以来经历的题量与强度最大的一次考试。以前考英语国家四、六级时也就20道听力题。题目与坊间流传的一样,总体感觉难度不高,也就是国家四级水平。但是这个考试经历给我带来了两点反思:一是TOEIC考试题量非常大,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从单场考试来看题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国内的考试,对类似于我这样、以考试过级为英语学习目标的国内大学生而言是一次生死考验,而这场考试仅仅是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企业对应聘者语言的一个基础考察,这不得不让我反思中国英语教育的质量;二是TOEIC考试大部分题目以商务活动为背景,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看应聘者是否能适应英语环境中的商务活动,非常明显的“商务应用导向”。而国内英语教育还是在以词汇、语法等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方向上“顽固不化”,大学生毕业后无论是生活应用还是商务方面都无法适应,为了出国、就业还必须通过更加艰苦的“补习”来通过国外的语言考试,这不得不让我反思中国英语教育的方向.
真相:目前国家英语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应用教育,注重词汇与语法积累的考察。实际上在工作中,英语用的最多的是商务环境下的工作交流。在国内英语教育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英语学习的重点要转变到熟悉国际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应用上.
我很认可外企对能力的考核方式: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把应聘者逼上“绝路”,来考察应聘者的“极限”。在听力考试中,每道题之间的停顿很短,语速也快,除了要听明白播音外,还要选择并填写答案,如果反应不够快,可能上一道题还没选完,下一道题就已经开始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还必须控制自己不至于慌了手脚,否则就玩完。好几次我几乎完全失去了节奏,最后不得不放弃几道题,调整状态后再重新跟上节拍。最可怕的是,当视觉、听觉长时间高度紧张、疲劳后,最容易出现听力与视力麻木、脱节。好在考研为我打下了较好的英语基础,在考试结束的最后一刻完成了最后
一道题,总的感觉还可以,通过应该不成问题.后来我了解到,TOEIC考试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相当可信的语言能力考试指针,不同的考试成绩代表不同的工作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安排可能的工作地区或岗位,一般来说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可以独自出国出差,700分以上的可以出国洽谈业务,750分以上的可以适应海外长期工作,600分以下的就只能在国内工作。呵呵,在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P&G里,考生成绩低于600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七、初次见面,尽显本色
笔试后的第二天上午,我接到了来自P&G丛小姐的电话,恭喜我通过了笔试,并通知我在4月7日下午去长春香格里拉大饭店二楼商务中心参加P&G的第一轮面试。通过网络,我了解到P&G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依次是:领导力、问题解决能力、诚信正直、团结合作、学习能力、承担风险、积极创新、专业技能等。并要求应聘者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自己。这对我而言没有多少障碍:四年班长、三年学生会干部、丰富的活动组织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口才和场面的掌控能力有绝对的信心。这次面试在我看来不是一次考验,而是一次检阅,一个展现魅力的机会。 4月7日下午,我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来到了香格里拉大饭店——长春最富盛名的五星酒店。四月的春城乍暖还寒,外面的行人冬装依旧,可是酒店内却一派春意盎然,整个酒店在漂亮的女服务生们的短裙摇摆中充满了暖昧和性感。走进酒店,酒店的华丽与我的寒碜形成强烈的对比,真有点影响“市容”的尴尬。从学校出发前,我认真思考过自己的着装:我是穿西服还是穿普通装?平时我不习惯穿西装,实际上也没有好的西装。如果穿得太普通,与这次面试是否相称?左思右想,决定还是穿普通装好,我想P&G不会“浅薄”到“以貌取人”吧?
真相:面试官对应聘者穿着的评价标准是“衣着得体”,是指大小合适、搭配合理、颜色稳重、干净整洁、款式适中等,视觉舒服,而不是一味要求正装(西装),得体的休闲装也可以。但不要把正装与休闲装错配。如果为了面试而穿上平时不习惯的西装,就会感到不自然,给面试带来紧张感,影响发挥。
由于前面面试的人还没有结束,我便坐在沙发上发呆。这时款款走来一个PLJJ,礼貌的向我寒暄,一举一动尽显白领气质,有点偶像剧的味道。闲聊几句才知道她就是之前给我笔试机会的丛小姐,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海龟”MBA。由于“落差太大”,客套了几句就借故走开,找服务台的漂亮服务生搭讪去了。过了不久,从一个面试房间走出来一位满面春风的漂亮女生。丛小姐随即向我示意“IT’SYOUTURN”。我便坚定的走了进去。面试房间很小,并不象我事前想的“三堂会审”,只有一个面试官与我隔着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感觉更象是在一起喝下午茶。面试官先做了自我介绍:他叫JACKWANG,清华大学毕业,目前在P&G已经工作七年,现任P&G东北区市场总监。
真相:一般而言,应聘者都是由招聘职位的直线主管或经理面试。为了构建一个合格、合理的对话机制,面试官面试前要向应聘者“公证”身份。但在企业实际的面试中,应聘者会碰到很多“不名身份”的面试官,其中有可能是“不相干”的人。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聘者要保持沉默,任何关于对方身份的询问很有可能会被看作“不信任”。
面试前在查询关于P&G的面试资料时,就了解到P&G的面试素来以气氛和谐著称。在P&G看来,应聘者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最真实的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所以每位P&G面试官在面试前都会为面试者营造一个友好、轻松的谈话氛围。几乎所有参加过P&G面试的人都认为面试很惬意、很NICE,就象老朋友聊天,一点也感觉不到紧张。果然JackWang的面试就从聊天开始,问的问题都很私人:比如喜欢什么运动,爱听谁的歌等等一些“龙套”话,让我很放松。
真相:面试是一次心灵沟通,沟通需要氛围。僵硬、严肃、呆版的氛围会在谈话者之间形成防御的心理屏障。尤其是缺乏沟通技巧的大学生。一旦防御心理形成,应聘者就会猜测面试官的各种意图而做出迎合性的答案,面试官就很难通过谈话了解到应聘者的真实心理,对双方都不利。在这样的情形下面试,应聘者首先要把自己敞开,因为你是应聘者。闲聊大约5分钟之后,JackWang开始了正式的面试:内容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就是以笔试时的3道英文题作为核心,依次问到了关于领导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并要求我举出实例。于是我在笔试答案的基础上,将自己在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的经历对号入座的讲述一遍:如组织班级春游,率队参加青年长拳比赛,举办迎新晚会,学生会内部培训等等。叙述中,我紧紧围绕P&G的招聘理念:领导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几个要点来展示自己。我不单单是流水帐似的描述经历,重点是把自己的心理在这些活动上所经受的种种考验,坦白地告诉他,如面对难题时的困惑、压力下的恐惧、抉择前的徘徊„„当然中间也碰到一个棘手的“疙瘩”,就在我说到“迎新晚会”中有关拉赞助的事情时,面试官突然问我:“为什么不亲自去拉赞助而是让部下去?”我回答说:“作为学生会,我的首要任务是组织计划,分配任务,把握进度,激励下属,实现计划。我的职务决定了我要做宏观的统筹与规划,而把细节的事物交给部下去做,这也是给部下以充分锻炼的机会。中国的古语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如果亲自去拉赞助,不仅会把我自己束缚于琐碎事务,还会让部下觉得不被信任,剥夺了锻炼发展的空间„„没有人是天生
的“领导者”,但是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把‘一个站在大家面前说话都会紧张的大一新生”锻炼成为“可以独挡一面、从容镇定、坚强有力的Leader’„„”我的回答赢得了面试管的点头微笑。
真相:“行为面试”的依据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过去看到他的未来”。面试官就是要通过应聘者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描述来考察应聘者的行为、能力、心理、价值观的形成与成熟过程。面试官注重“经历”,但不仅仅关注经历本身,更注重经历带给应聘者的影响。在面试官看来“简单的经历”没有多少作用,关键是看“经历”是否给应聘者带来“实际经验”。
之前在网上“过来人”的“面经”中了解到,在P&G面试中应聘者会遭到面试官“吹毛求疵”般的苛刻盘问,幸好我遭遇到的阻击不多,也许是我的回答已经给了面试官的答案。
随后我们又开始了英语交谈,谈了许多关于我对P&G以及P&G的“职业经理人的训练营”等认识,言辞之间少不了一番“恭维”,也乘机表达了一下自己进P&G的决心。显然王先生对我的表现还是很满意。让人感动的是,临结束前王先生特意为我总结了面试中三处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句句精辟入理,受益菲浅。能得到这样的忠告,我知道通过这次面试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最后我与王先生有力的握手告别后,从容地走出了面试间。
真相:面试官是应聘者的敌人,更是老师,因为他们职责就是“相人”,能通过谈话感知应聘者的优、缺点——这对应聘者求职至关重要。如何把“敌人”变成“老师”,就看应聘者自己的态度。无论面试结果如何,离开的时候不妨向面试官问这样一个问题:“与你的谈话真的很开心,不过我还想听听你对我的建议。”没有人会伸手打笑脸人。
八、网上测试,节外生枝
我刚走出面试房间,丛小姐就走过来对我说:P&G总部已经把性格测试题发到我的邮箱,请我回去后马上补填。这是一个典型的“拍头党”的做法,你在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有人在你的后脑上拍一砖头,天昏地暗。我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惊讶地问:我不是已经过笔试了吗?怎么还要做性格测试?“性格测试是必要程序,不能省略,如果你的性格测试通不过,P&G还是会终止你的面试。”丛小姐的话让我感觉不到之前的温柔,象僵硬的P&G面试流程一样让人难以接近。我还以为上帝对我特别眷顾,省掉了性格测试。没想到P&G比上帝还难说话,根本没有丝毫放过我的意思。没有办法,“人在屋檐下”,只好回到学校,带着文曲星前往网吧,连夜填写了长达12页之多、全英文的网上性格测试。与笔试一样,整个测试包括几十个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问题,信息量之大,累人又累心。好在提交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意外。
真相:企业对应聘者主要有两方面的考察:智商与情商。智商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情商包括态度、性格、行为倾向、价值观等。智商可以通过培训与后天学习来获得,容易改变;而情商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对培训体系完善的企业来说,更看重应聘者的“情商”。因此应聘者在走向正式的职业道路之前要仔细审查自己的“情商资本”是否符合职业特征。
九、京城之旅,我思我行
再次接到P&G的电话是在一面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来电的是位张先生,他首先恭喜我通过第一轮面试,接着通知我参加4月16日P&G在北京举行的最后一轮面试。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P&G会承担我去的火车票和回程的飞机票。呵呵,这也许就是外企打动人的地方之一吧。4月15日晚,我带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进京赶考”。一路上不同的设想让我热血沸腾,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刘邦站在咸阳门前时的狂喜,尽管离胜利还有那么一大步。此时的北京在我眼里,就如同一个妖娆的女人,挑起了我这个不安分的征服者的征服欲望。黑夜中,我想起了***从西柏坡准备搬进北平城时说的那句话:我们是来进京赶考的,我们一定要考好!4月16日早晨八点,我赶到了面试地点——中粮广场,一个庞大的、盘踞了众多世界顶级企业的综合写字楼。P&G北京分公司就在A座四楼。按照P&G安排,我要等到十点才能进行面试。由于还没有吃早饭,想到“肚中有粮,心中不慌”,于是托服务台的小姐帮我照看好随身行李,在楼下的麦当劳随便叫了点东西,临窗而坐。8点半正是上班的高峰期,只见衣着光鲜的白领们进进出出,一边吃着早点一边谈笑风生,男士西装笔挺,女士妩媚动人,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自信和优越感,言辞谈吐优雅其间„„我感觉眼前的这一切好熟悉,总在冲撞着心中某种记忆,难道这就是我期望中的生活方式?看着周围的一切,我感觉我就象是《肖申克的救赎》书中那些刚忙完一天苦役的犯人,在屋顶的一角短暂享受一下阳光和啤酒。我贪婪的看着周围每个人,幻想自己行走其中。这扑面而来的片刻自由,让我感到幸福的眩晕。回想在学校四年的“苦行僧”生活,还有即将重复的3年研究生学业,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与撕破的冲动,也许我要为自己重新作个选择,更快地享受这份自由和惬意。9点过了,餐厅变得冷清,我也从刚才的狂热中回到现实,清除掉了刚才所有的“小资”思想,气宇轩昂地回到P&G公司。


宝洁:步步为营(4)
十、最后面试,震撼谢幕

今天的面试依旧是在两个房间同时进行。最先接受面试的两个人中一个北大的,另一个是北二外的,都是英语专业。在我等待的当儿,不断有面试者到来,北大、清华、人大、本科生、研究生„„无疑这场竞争对我来说个人成败已经退居次要,更象一次为学校的荣誉而战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能杀到这一关,肯定有我的实力,即使输掉了这场“比赛”,那也是一场输给“泰森的比赛”,虽败犹荣!十点整,我自信地走进了ROOMB。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三堂会审”的架势:三个面试官,两男一女已经就坐,微笑着看着我。面试前依旧是面试官的相互介绍,三个人都来自广州总部,坐在中间的主面试官是目前P&G(中国)最高级别的人物之一。第一次面对如此级别的面试,还真有点理解上的障碍,招聘一个基层员工用这么大的人物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不过反过来想,有机会面见这样的大BOSS还是让人兴奋的。
真相:在面试中,面试官的级别越高,意味着招聘单位对这次招聘重视程度越高。从分工上看,人才需求部门主管圈定一定数量的适合人选进入复试,一般是需求人数的3到5倍,然后招聘单位的副总/正总会参与最后人选的甄选。在很多集团化的企业里,分支机构没有人事任免权,需要通过总部的考核才能最终确定人选。
三位面试官都非常风趣,气氛一开始就很融洽,一阵幽默的开场之后随即进入正题。问题从“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选择宝洁?”开始。我说“宝洁的广告语是‘P&G,where your dreams comes true’,而我恰好是一个充满dreamsandpassion的人„„”。
“OK,既然你说自己是充满dreamsandpassion的人,那么请举一个你通过努力使自己梦想成真的例子吧!”面试官开始了“P&G式”的案例发问。如此一来,二面成了一面的翻版,只是有了一面的基础和JackWang给我的忠告,我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不仅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我的故事讲得更加精彩、更有趣、更吸引人,还借机阐述了我对公司战略与管理的各种思想和见解„„这些要得益于我在大学期间坚持阅读《中国经营报》,并且也自学了一些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书籍,自认为专业功底不在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之下。今天终于有机会在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面前“秀”一把,很有成就感。整个面试,我感觉自己发挥得非常完整、全面。与面试官谈得特别投缘,从头至尾感觉是我在引导面试,是我把面试官们带入了一个个我非常熟悉的境地。
真相:面试官面对任何一个应聘者都是陌生的,因此会出现两中情况:一种是面试官带路,应聘者跟着,这种情况下应聘者很被动;另一种情况是应聘者主动带路,化被动为主动,吸引面试官向自己熟知的领域转移。应聘者好像一片花园,自己是导游,面试官是游客,要想让游客满意,导游必须带着游客看那些美丽的地方,并向他们解说。
正聊在兴头上,中间的主考官突然话锋急转,蹦出一连串英语,我马上反应过来他要考我的口语了,尽管很突然,但我还是听明白他的大意:我们已经知道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者,现在我们想知道当你不处在领导者的位置上,而仅仅是个普通成员的时候,你会如何行事呢?这是一个考察态度的问题!任何具体的回答都不一定合适,而且我考虑到自己的口语素质,想要回答得非常圆满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我一定要把自己的态度表明清楚,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个有“官瘾”的人,我可以从基层做起。于是我用简练的英语回答了他们:“Asamemberofaorganization,Imustdomypartofjob,,trymybesttocompletethemission,andnevercomplaint„„”我看到面试官们一脸的微笑。
真相:企业管理的一个共识是:管理者很难对自己陌生的领域进行有效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来自基层。只有从基层做起的领导者人才能从最实际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因此应聘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自我下放到广大基层工作”的思想准备。
面试到最后,主考官说给我一个机会向他们提三个问题。一场很公平的“对决”,这样的对决才符合“交易”的原则。在这个时候,也许大部分的应聘者会问一些关于待遇、培训、出国机会、工作环境等,而我认为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我自己的最好机会,如何用好这三个问题,我有另外的想法。于是抛出那个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据我了解,P&G对自己的产品向来非常自信,从来不打价格战。但是随着纳爱斯、雕牌、拉芳等本土日化品牌日益强大,再加上老对手联合利华的夹击,现在宝洁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萎缩的局面。于是我们看到,P&G终于放下高贵的身段开始降价„„请问在这样的背景下,P&G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公司战略的!”这俨然一个高层访谈!也许这个问题问到了面试官的兴奋点,主考官开始口若悬河地大谈P&G的全球战略、品牌经营之道、成本控制和分销管理„„多少有点广告成分。尽管他的回答让我受益菲浅,我对他的追问同样步步紧逼:“宝洁说要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优势,请问你们具体的控制成本的措施又是什么?”如此一来一往,面试成了激烈的讨论。我心理清楚,我的提问应该是成功的,至少会提高我的印象分。
真相:大多数企业面试官在面试结束前(一般是复试环节)都会给应聘者提问的机会,一般是1—3个问题。应聘者提问的角度与内容直接反映了应聘者的关注点。应聘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提问更能刺激面试官的神经,尤其是那些能反映应聘者对招聘单位有深度了解的问题。应聘者如果有多个提问机会,尽量避免过多地打听薪酬、福利等。
面试结束时,主考官站起来与我握手说:我现在不能保证你被录用,但我可以肯定,你今天的面试非常成功,你是我们需要的那种人才!”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远比接到研究生录取的消息来得更加强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执着地坚持走自己的路,拼命抓住每个锻炼机会充实自己,即便遭受到周围人不理解甚至非议,我依然没有停止过脚步。四年中,我几乎成了周围人最有争议的人物,反对我的人和支持我的人同样狂热。而今天,往日背负的一切委屈和不愉快全都烟消云散,这仅仅是因为来自一句话的肯定——一种久违的滋味,证明了我过去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4月29日,我如期接到了宝洁的录用电话。5月18日,接到了正式的书面OFFER。
后记:抉择之痛
没有选择是无奈的,有选择是痛苦的。尽管考上研究生给我带来短暂的安慰与喜悦,但是这种喜悦是勉强而又短暂的,接到P&G的OFFER时那种不可言语的挣扎与冲动很快冲撞着我的研究生堤防!决择是痛苦的,痛在我不得不放弃。研究生与P&G的OFFER已经真实地摆在我的面前,相比研究生,P&G的OFFER来得相对轻松一些,但是感觉分量更重一些!放弃研究生,就意味着我一年前的二百多个日夜的心血付之东流,那有多么可惜!在所有人看来,研究生之路要比就业康庄得多!但我只能选择我喜欢的,我要冲破束缚,哪怕它布满荆棘!上帝给了我一个好的选择,我不能让它成为以后的遗憾。于是我再次成为了不可理喻的“焦点人物”,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但我没有妥协,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各不相同!永别了《量子力学》,永别了《半导体材料》!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